在「第100隻猴子」這本書裡面記錄了日本科學家們長期的觀察追蹤:研究人員長期每天在幸島上方投下蕃薯給野生的猴子吃,並不干擾地觀察它們的行為表現。空投的蕃薯沾滿了泥土,猴子在吃的時候,總是會吃到這些泥土。這個工作持續了好幾年,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,一隻年輕的母猴,在無意中把掉在河裡的蕃薯撿來食用,它發現經過水沖洗過的蕃薯竟然好吃多了,之後不論它是在哪裡撿到蕃薯,都會拿到河邊洗一洗才吃。許多的猴子看到母猴這麼做,它們就有樣學樣,大家都享用到美味的蕃薯。日子一久,這個行為成為幸島上每隻猴子的習慣,大家都知道在食用空投的蕃薯前要先清洗過,才會更好吃。
從這個觀察,研究人員可以完整地瞭解猴子的行為學習模式。而他們也發現,猴子的其他行為也有類似的學習歷程。除此之外,他們還發現一件驚人的事:
當幸島上有100隻猴子學會吃洗乾淨的空投蕃薯後,無獨有偶地,另一個孤島上的野猴子也開始學習這個行為。深入探究,當學習此行為的猴子數目達到一個臨界點,這個龐大團體似乎有著一股無形的力量,不用任何實體的媒介,就把洗蕃薯的概念傳達到遙遠的另一個孤島上。
科學家嘖嘖稱奇,這個島是孤立的,猴子的一生都是在島上度過,它們不可能自己游泳涉過長程的距離到其它的島去。原來,一群猴子的影響力量竟也是如此的無遠弗屆,不用飛機傳達、不用船隻運送、更不用人為的教導,它們就自然創造了族群的行為文化。他們把這個現象戲稱為「第100隻猴子的效應」。
所謂「一百隻猴子效應」是指:當某種行為的數目,達到一定程度(臨界點,臨界質量,切點)之後,就會超越時空的限制,從原來的團體散佈到其它地區。對組織而言,只要認同某種觀念或行為的人達到一定的程度,自然而然就會風起雲湧獲得更多人的認同、支持,然後改革現狀。
英國的科學家謝瑞克(Rupper Sheldrake)認為:不斷重複的行為會形成一種記憶,不經思考就反應(成為第二天性)。一百隻猴子的重複動作,形成了一種"場"(區域磁場),其它沒有學習過的猴子與這個「區域磁場」產生「聯動共振」,而學會了這些行為。
這就讓我們看到了「一百隻猴子效應」:當某種行為的數目,達到一定程度(臨界量)之後,就會超越時空的限制,而從原來的團體散佈到其它地區。
所以,有時你會覺得一種好的行為只有少數幾人去做、根本對這個社會來說不會產生影響的時候,請你回想一下這個理論,類似的「念」、「行」正在整個空間靜靜累積著巨大能量,也許你的「那一念」、「那一舉」就是那第100個,那至關重要、突破「臨界值」的那一個。
故事明明白白地揭示一個重要觀念:「整體文化的變遷往往始於個體行為的變化」,這個觀念就是希望任何人都不要小看自己,或許一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,但是請務必相信心的力量可是無遠弗屆!一顆善念的種籽就可以創造出一整片森林,任何人都不能小看自己或其他人。
依據日本管理大師船井幸雄先生的看法,有7%-11% (約一成左右)的員工接受,就會有驚人的進展。為此船井幸雄也特別提出一個非常精準的「7-11數 據:任何新觀念推廣,起初只要有7%~11%的人願意接受與認同,等到臨界點來臨時,就會出現驚人進展與質變!」。西方的管理專家也有人認為,在推動企業變革的過程中,只要有超過20%的員工認同,領導階層就可以大膽的進行變革。
地球的進步,只取決於更多人升起改革的思想,覺醒,轉念,改善...你就是那第一百個 !
PS.這故事還有另外一個重點:幸島上依舊有15%的猴子自始至終不願意學習「用水洗蕃薯」!日本京都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僅佔15%「堅持抗拒改革」的猴子居然全部是公的,而且年齡全都超過12歲。如果用人類年齡換算的話相當於人類的45歲,而且這群猴子居然清一色都是猴子裡頭有權有勢的領導階層。
100隻猴子量子效應影片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DLvcRCJUWE
留言列表